平安健康险董事长杨铮:商业健康保险创新与规

摘 要

  尽管我国商业健康险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但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保费规模方面,2019年前10个月,我国健康险在整个保险市场中占比16.57%,而

尽管我国商业健康险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但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保费规模方面,2019年前10个月,我国健康险在整个保险市场中占比16.57%,而在2016年,德国、美国健康险占比已达32.26%和26.88%。保险密度及深度方面,2018年末,我国人均健康险保费(保险密度)为390元,健康险收入占GDP比重(保险深度)仅为0.6%。而与我国医疗体制相近的德国,其健康险密度和深度2016年已分别达到3538.50元和4.68%,是我国的近十倍,可见我国健康险市场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同时,在健康保险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方面,国内健康险行业通常把健康服务定位为保险产品的附加功能,以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这方面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如美国健康险龙头联合健康,其健康服务板块Optum是集团的三大核心业务之一。2018年Optum营业利润达82.3亿美元,占集团利润的47.5%。且与健康险业务板块相互补充高度协同,通过协调药品企业、医院、药店、健康险公司、参保人等多方关系,实现药品费用增长控制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有效控制和降低赔付成本。如何将健康保障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是我国健康险公司应着力完善的方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制约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因素

一是缺乏数据整合,产品创新受阻。根据国际经验,商业健康险最重要的专业能力是产品精算定价和风险管控能力。这需要以大量的健康医疗数据为基础,如疾病发生数据、医疗费用数据等。但我国目前的医疗体系中,数据绝大多数集中在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商业健康险公司自身理赔经验数据与医院医疗数据之间缺乏有效连接和整合,影响了商业健康险产品创新,造成健康险产品普遍同质化。此次《管理办法》放开长期医疗险费率调整之前,保险公司考虑医疗通胀等风险因素,不愿涉足长期医疗保障。既无法满足客户对于长期医疗保障的刚性需求,也影响了健康保险行业的发展。

二是缺乏有效管控,医疗风险加大。健康保险与人寿保险最大的区别在于健康保险引入了第三方医疗服务提供者,保险公司、医疗机构、被保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由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基本医保、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地位,商业健康险对其缺乏有效管控,保险公司很难监控医院和客户行为。医疗的过度消费、过度供给等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给健康保险经营带来风险。

三是缺乏统一标准,健康服务参差不齐。近年来,健康服务需求和供给随商业健康险的发展而持续上升。但健康服务市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性明显不足,在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客户对健康险行业的体验,成为制约商业健康险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平安健康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

平安健康险在平安集团战略指引下,致力于打造科技型健康险公司,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创新前沿科技应用于健康险经营的各个场景与全流程,用科技向业务赋能,希望为健康险产业升级摸索、探路、总结经验。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